封面新闻记者 赖芳杰
聚焦“高质量发展”,着眼“有效市场+有为政府”,成都市最新发布的《关于聚焦产业建圈强链支持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十条政策措施》,有何具体考量?
(相关资料图)
2月28日,成都市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解读发布会。成都市发改委总经济师陈健进行了解读。
三个方面主要考虑
注重重大决策落实和成都特色体现
陈健介绍,成都“十条政策措施”有三个方面主要考虑。首先是注重重大决策落实和成都特色体现。系统梳理成都重点产业链的产业发展能级、市场主体梯队结构、产业生态体系等情况,针对性出台政策,激发各类市场主体创新创造活力。
注重政策系统衔接和资源要素保障,顺应经济发展新形势,全面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省委、市委经济工作会议部署,着力提振市场信心,与“助企30条”“稳增长40条”“纾困10条”等政策措施错位发力,突出保障高质量发展所需的资源、要素和政策,既给优惠、也给机会,支持市场主体“强起来”。
注重突出高质量发展导向和产业生态构建,针对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需求支持高能级“链主”企业引育、创新型企业集群打造、应用场景供给等,匹配重点专项政策,引导构建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融合的产业生态,破解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痛点堵点,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文件内容聚焦“高质量发展”,着眼“有效市场+有为政府”,做好全生命周期服务、全要素覆盖,推动实体经济提质增效,从培育壮大市场主体、精准配置资源要素、全力做优服务保障三个方面,提出十条政策措施。
“培育壮大市场主体”板块:
打造更多“隐形冠军”
形成科技创新体集群
陈健介绍,成都市将支持链主企业四链融合发展,着眼提高“链主”企业的带动力,通过“链长”月调度、“一事一议”等方式,支持打造一批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融合的高能级“链主”,以“链主”做优做强带动全链条发展。
支持创新型企业集群式发展。落实“要在各领域积极培育高精尖特企业,打造更多‘隐形冠军’,形成科技创新体集群”要求,围绕“链主”企业创新协同、生产配套等,推动“链主+配套”协同发展,支持企业“上规、上榜、上云、上市”,增强产业链集群竞争力和创新能力。
“精准配置资源要素”板块:
打通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的难点、堵点
成都市将发挥科创平台强链聚链功能。落实“要建设创新引领、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要求,充分吸收多家企业建议,紧密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加强企业主导的产学研深度融合,精准化财政投向、优化科技创新券使用,支持打造一批新型创新平台并推动开放共享,培育一批技术转移机构、技术经纪人,打通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的难点、堵点。
强化重点产业资源能源保障。落实“加强能源产供储销体系建设,确保能源安全”等要求,回应企业电力安全可靠供应需求,大力实施“蓉耀工程”,增强极端情况下电网安全韧性。降低重点产业链优质项目用地成本。顺应商业地产综合运营、专业运营趋势,允许产业园区内公开招拍挂的商业用地持有比例部分有条件整体转让。
增强人才供给支撑圈链升级。坚持“人才是第一资源”,突出企业在市场中的主体地位,将人才评价权赋予“链主”企业。推动产教深度融合,强化技能人才供给,支持市内高校及职业(技工)院校聚焦重点产业链新开设学科(专业),精准化、专业化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队伍。
财金互动赋能重点圈链发展。落实“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要求,发挥产业基金对做强主导产业、做大新兴产业、捕捉未来产业的重要作用,支持市级产业基金聚焦产业链组建专业化子基金,优化基金评价体系和尽职免责机制,差异化设置风险容忍度。同时,推动直接融资、间接融资服务重点产业链发展,既支持企业上市融资,按照上市前不同阶段精准给予支持,也探索创新贷款模式,降低企业现金流压力。
支持数字经济赋能圈链提质。落实“加快发展数字经济,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部署,继续做好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这篇大文章,大力推动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和企业数字化转型升级,支持企业数字化智能化改造,采取“揭榜挂帅”方式支持企业开展重大示范,推动制造业加速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
“全力做优服务保障”板块:
破解首台套、首版次、首批次推广难题
陈健介绍,成都市将支持提升供应链安全稳定性。落实“着力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部署,支持畅通各类供应链物流通道,强化应急物流保障能力。聚焦提升重点产业供应链专业化、一体化服务能力,推进集成研发设计、集中采购、组织生产等功能的供应链平台建设,降低企业成本。
打造应用场景支持市场拓展。落实“充分发挥海量数据和丰富应用场景优势”要求,鼓励支持企业创新发展,创造更多新技术、新产品,构建“0—100万”各类应用场景,支持设立成都企业和产品推广窗口,支持探索建立采购创新产品“合格免责”机制,破解首台套、首版次、首批次推广难题,让城市与企业共繁荣共成长。
增强园区专业支撑服务功能。落实“优化基础设施布局、结构、功能和系统集成,构建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部署,着眼满足企业多元复合需求,提高企业入驻效率和园区宜居宜业水平,鼓励产业园区采用市场化机制壮大专业化招商引资队伍,适度超前布局新基建,推动园区专业化、智慧化、绿色化发展。
关键词:
X 关闭
X 关闭